引言:
        今天,来继续对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发布的《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第二部分进行深度分析。(本篇为中期)

【正文】

二、开放银行:国际趋势与典型案例

        全球银行的开放之势不可阻挡

        从概念萌芽到如今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开放银行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2004年,PayPalAPI的出现开启了金融领域服务开放的先河。2015,英国和欧盟有关部门政策先行,发布的系列条文指令正式提出开放银行这个概念。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对开放银行的积极探索,新加坡星展银行、Mint、花旗银行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落地实施,加快布局。2018年,中国的开放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浦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尝试开放转型,监管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开放之势初步形成。


图 4世界各地对开放银行探索历程

        开放银行在全球各地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欧美区域发展较为领先,尤其是英国,对于开放银行理念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先发布开放银行标准框架,在国际上树立了典范,其次欧盟推出 PSD2,率先通过立法推进数据开放,也加速了全球开放银行的探索发展。

        美国由于自身金融市场较为成熟,金融科技也处于领先地位。在政府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时,中间层科技公司便建立了账户层与生态层之间的连接,形成了推动银行开放的力量。

        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均体现为政府引导开放。香港金管局出台指引,强制要求银行分四个阶段开放 API,虽然引入概念较晚,但开放银行发展强劲,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新加坡政府则更多引导银行自主开放,同时以身作则,主动开放政府数据。借助亚太地区开放的良好环境,市场快速发展,银行与生态层大型企业直接对接,通过 API将触角深入生态层场景。

        中国大陆虽未对开放银行出具相关政策意见,但是监管不断重视,各大银行结合自身特色纷纷探索开放银行模式,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推进开放银行探索,目前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银行体系。


图 5开放银行典型国家和地区发展比较

        欧洲:破局银行转型,引领开放潮流

        (一)发展现状:以监管先行构建开放金融生态

        1.传统银行僵化,创新步伐放缓在开放银行概念提出前,欧洲金融业存在着部分大中型银行垄断的局面。这些大型银行因为对市场有绝对掌控力,无需努力就可以留住大批客户,从而逐渐失去了创新激励。当时开放银行的概念尚未提出,欧洲政府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政策去鼓励创新。英国政府注意到了在部分大中型银行的垄断下,客户体验越来越差的情况,据此率先提出了开放银行的概念,并与欧盟一道,试图刺激银行业,鼓励创新并改善用户体验。不难看出,开放银行产生时,欧洲银行生态比较僵化,从而倒逼政府利用立法等手段迫使其转型与创新。

        2.政府战略前瞻,率先立法监管

        欧洲是最早开始开放银行实践,也是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最早完善的地区。

        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欧盟与英国,体现出了其长远的战略前瞻,为开放银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欧洲可以被称为开放银行的先驱。

        英国首先提出开放银行概念。在 2010年左右,鉴于英国银行的僵化与保守,英国市场竞争委员会(Competition and MarketsAuthority,简称 CMA)提出开放银行概念,旨在提升银行间竞争,改善客户体验。此后,英国成为了欧洲开放银行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后,欧洲为开放银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通用准则,并被全球各地区接受。欧洲的开放银行生态圈是目前最完善的,这不仅得益于欧盟,欧洲各国政府积极出台政策,还得益于欧洲各大银行积极响应,中间层企业持续发力,快速建立开放生态。2015年11月,欧盟发布了支付服务法令Payment ServiceDirective 2(简称为:PSD2),制定了支付账户开放规则,为欧盟的开放银行提供了立法基础。2016年 3月,英国正式发布《开放银行标准》(“The Open BankingStandard”),提出了开放银行的三大标准(数据标准、API标准及安全标准)以及一个治理模式(维系开放银行标准有效运行的基石),指引如何创造、共享和使用开放银行数据。目前,欧盟与欧洲其他部分国家制定的规定与标准成为了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准则。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与中间层双向驱动的开放格局


图 6欧洲开放银行生态

        从开放生态结构看,在监管层方面,各类法律框架与监管体系比较成熟,能够使中间层与账户层更快明确法律设定的业务范围与红线,从而更好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中间层为账户层的竞争与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主要聚焦在技术层面,即为账户层的银行与金融机构提供整合 API的各种解决方案,例如,TrueLayer提供了一个开放数据 API平台,连接到许多英国的主要银行和金融机构。账户层积极响应,以 BBVA为代表的传统大行引领开放,率先成立了开放 API平台,成为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早的成功案例之一。其他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也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中来。两者相辅相成,辅之生态层提供的基础支持,开放银行快速发展。

        1.监管层建立完备的法规监管体系

        ⚫开放银行通则奠定立法基础

        2007年,欧盟委员会发布 PSD,为建立单一欧元支付区(Single Euro PaymentsArea,简称 SEPA)提供了法律基础。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支付行业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加强,交易成本逐步下降,交易效率提高。但随着欧洲经济的数字化进程发展,部分新兴企业也提供网上支付,PSD在部分领域难以跟上支付行业创新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步伐,与个别法规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无法满足现有的支付监管需求。2015年 11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发布新的支付服务指令(Payment Service Directive 2)即 PSD2,根据相关要求,欧洲经济区内各国(包括 28个欧盟成员国以及 3个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必须在 2018年 1月 13日前将 PSD2转化为相关法律。2017年 2月,欧洲银行管理局发布客户身份验证、安全通信和公共信息等方面的最终草案。PSD2虽然是欧盟国家开放银行的立法基础,但同时也引领了全球范围的开放银行监管趋势,使各地区开放银行标准逐渐统一。

        制定账户开放规则。PSD2主要针对信贷机构、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等相关支付类机构和企业提出相应规范性要求,并给各类服务商与中间层供应商提供了经由法律保障的加入程序。

        一是将新兴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体系。将支付发起服务提供商和账户信息服务提供商两类新兴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纳入监管体系。新兴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在欧盟层面注册、获得许可并接受监管。

        二是制定支付账户开放规则。要求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向第三方开放用户的账户和交易数据,同时要求降低电子交易欺诈的风险,加强对消费者数据的保护。

        三是强制实施用户认证体系。要求对欧洲各大银行及支付公司强制施行线上付款认证体系,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更好地保护其在欧洲的支付交易。统一各成员国个人数据保护规则。2016年 4月,欧盟议会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最终稿,并于 2018年 5月正式实施,以统一各成员国的个人数据保护规则。根据 GDPR的规定,金融机构必须从账户持有者处取得明确的数据共享许可,用户享有“资料可携权(Right to data portability,即个人数据应在不同服务商系统之间具备可迁移性)”和“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即个人可控制数据资料,删除个人数据的任何连接、副本)”。

        ⚫详尽制定开放银行框架与标准

        除了制定了通用准则的欧盟,英国在欧洲的开放银行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2015年8月,英国财政部成立开放银行工作组(“The Open BankingWorking Group”,简称“OBWG”)。该工作组旨在研究并制定详尽的开放银行框架与标准。2016年3月,OBWG对外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框架》(“The OpenBanking Standard”,简称《标准框架》)。《标准框架》在 API的架构、运作、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包括三个标准和一个治理模式。

        数据标准。在开放银行中,数据标准主要指的是数据的描述、记录的规则,也包括对于数据展现、格式、定义以及结构的共识。

        API标准。API的标准是关于 API的设计、开发以及维护的准则,主要涉及到架构的风格、资源格式、版式控制等多个方面。

        安全标准。安全标准即是 API规范的安全性,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数据安全。在用户同意、用户授权、身份认证、欺诈监控四个方面 OBWG提出了相关意见。

        治理模式。为确保开放银行标准的落实和推进,OBWG呼吁采用一个有效的治理模式来统筹全局,用于维护开放银行标准的有效运行。

        2.中间层努力寻找市场新机会

        政府通过立法、出台标准规范等方式,创造了开放银行的监管环境,使得中间层企业看到新的市场机会。借助技术手段,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打通账户层与生态层的数据流通。

        TrueLayer是英国的一家银行应用程序接口服务提供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访问帐户聚集的交易数据、资信评分以及风险评估等服务。同时提供除数据以外的其他银行服务,包括实时支付功能(应用程序接口发送电汇),以及 PSD2和开放银行业启用的金融交易服务。自英国试行开放银行以来,TrueLayer已与多家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包括但不限于Monzo,Starling Bank,,Zopa,ClearScore,Canopy,Plum,BitBond,Emma,Anorak和 CreditLadder等。

        TrueLayer提供了一个开放数据 API平台,其连接到许多英国的主要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接入政府官方 API,并具有访问私有 API以及一键屏幕抓取的功能。访问的权限申请取决于开发人员的数据需求以及数据源的授权。除帐户验证外,该平台还支持 KYC流程以及用于帐户汇总,信用评分和风险评估等事务的交易数据。

        此外,TrueLayer在去年公布了旗下第二个 API平台——支付 API平台。这意味着在线零售商等公司将能够使用 TrueLayer直接连接到客户的银行帐户,并以此作为付款方式,因此可以绕过传统的借记卡和信用卡。此举将有助于打破欧洲支付手段中 Visa和 MasterCard的双头垄断局面。

        3.传统大行率先开放 API,引领欧洲银行转型

        欧洲传统银行引领了开放银行在业界的发展。其中典型代表是西班牙对外银行(Banco Bilbao VizcayaArgentaria,简称 BBVA)。2015年,Francisco Gonzalez提出了公司的转型目标是将 BBVA发展为 21世纪全球最佳数字银行,成功将BBVA打造成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公司。


图 7 BBVA数字转型框架

        2016年,BBVA正式推出了 OPENAPI平台,试运行阶段有接近 1600家企业和开发者参与了平台的安全性和使用体验测试,以保证实现安全的开发环境和优良的合作伙伴使用体验。2017年 5月,BBVA在开放银行的过程推动过程中取得了首个战略性成果,BBVA API在西班牙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开放了三类共计8种类型的 API,包括 6个以零售端客户信息为基础的 API、一个以企业信息为基础的 API以及一个整合零售端各种渠道数据的 API,BBVA也借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实现了对开放 API进行商业化运作的银行。


表 1BBVA开放 API产品概览

        美国:金融体系成熟,市场自发驱动

        (一)发展现状:市场主导开放银行进程

        2010年,API与开放银行的概念在美国逐渐蔓延开来,并且有多方利益相关者早早就开始了布局,与开放银行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接连出现。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相对较早,整体实力较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和机构都浮现出来。最典型的代表是 Mint(已被 intuit公司收购),花旗银行开发者中心等。飞速的发展急速促进了美国开放银行领域的迅速扩张,并形成以中间层与账户层企业领先的金融科技生态圈。

        其中,Mint公司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根据官方网站的数据,Mint目前拥有约5000万客户。客户可以通过授权在 Mint网站上管理美国几乎所有的金融账户储蓄、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学生贷款、养老金和股票等。该公司已与美国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通过一站式数据收集,Mint还提供增值服务,如消费者财务分析,财务规划和账单支付,为客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为客户增值创造了机会。除了 Mint之外,还有 Prosper Daily,Yodlee和 Penn等金融综合管理公司,也创建了自己的金融数据共享业务模式。

        (二)典型特征:中间层发力拥抱开放银行浪潮


图 8美国开放银行生态

        从开放生态结构来看,得益于美国强大且成熟的金融系统与生态科技,美国开放银行发展在没有很强势的监管层介入的情况下,市场仍然能够自发驱动并发展起来。美国至今都没有出台直接讨论开放银行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强制美国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数据共享只有指导意见, API接口没有官方统一,更没有规定第三方牌照何时发放。尽管当前美国依托市场逐步推进开放银行发展,但如果政府没有主动积极构建起开放银行完整的系统与生态,未来将存在一定隐患。美国的生态层更多聚焦在相关平台的建立,比如形成电子商务或支付的“次生态圈”。中间层在整合数据、标准化 API接口方面贡献很大,并为未来账户层的金融机构接入数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中间层企业诸如 Yodlee在技术层面完成了技术整合,连接多个数据源,并主动欢迎第三方金融机构接入,为数据共享提供了高效有序的平台。账户层诸如花旗银行,将开放数据融入金融业务与服务中,提升客户体验,设立用于鼓励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激励计划,使更多机构一同推动开放银行发展。

        1.中间层打造银行与第三方公司之间的桥梁

        尽管政府监管宽松,但是美国中间层与账户层的各类企业大多都认为开放银行是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创新,这与欧洲开放银行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在没有政府强力推行的情况下,开放银行在市场驱动下自发蓬勃发展。

        美国的 Yodlee公司是中间层企业中的一个典型案例。Yodlee专注于充当银行与第三方公司之间的桥梁,从银行获取客户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以 API接口的方式提供给生态层的第三方公司进行金融创新,从而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式的金融服务体验,逐步成为一个连接众多银行及金融科技公司 API的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


图 9Yodlee平台示意图

        Yodlee的 API产品主要包括数据聚合、账户验证、资金流动等三类。

        一是数据聚合 API。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算法识别商户交易数据,并将其分门别类,从而为上层商业生态系统内的第三方公司提供精确、清晰、标准化和易于使用的交易数据源。

        二是账户验证 API。以往银行账户验证过程需要花费数天时间,甚至需要客户核实银行账户中的小额存款以验证账户,而 Yodlee的账户验证 API将此过程缩短至秒级,客户只需要输入网上银行凭证即可实时验证账户内余额。

        三是资金流动 API。使用 Yodlee的 API平台,客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连接到自己的银行账户,并在一个安全的支付环境中转移资金。


图 10Yodlee连接账户层、生态层

        Yodlee为金融科技公司及第三方理财 APP开发者提供开放银行服务,帮助其追踪消费者银行数据,以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例如,个人财富管理公司Personal Capital使用 Yodlee的 API平台让用户可以集中在一个应用程序内管理自己在各个银行存储的资金。SnapCheck是一家从事电子支票支付业务的公司,在调用了 Yodlee的 API之后,用户可授权在线填写支票,并且不再需要人工下载银行对账单,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2.政府因时制宜、灵活监管

        美国政府对开放银行不实施强制性监管,而是通过颁布指导性政策意见,赋予开放银行市场更多自我调节的权利。由于美国市场导向的金融市场相对发达且竞争激烈,并且在自下而上的市场演变中,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的保护金融市场消费者的监管模式。因此,金融数据共享一直是美国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

        早在 2010年,美国就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第 1033条明确规定,客户或客户的授权机构有权获得金融机构中客户的金融交易数据。同时,该法案还明确规定,新成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应保护客户共享财务数据的权利。该法案为美国开放银行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在没有更严格监管参与的情况下,美国银行能以多快的速度就行业标准达成和解,从而推进开放银行业发展成为关键问题。为此,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于 2017年 10月18日发布了 9份财务数据共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包括支付数据访问、数据使用、消费者知情权、数据使用授权费用等信息,详细介绍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透明度、准确性问题和问责机制等。其目的是在消费者的授权下实现金融数据共享,鼓励金融创新,加强金融市场竞争,引导消费者更好地控制金融行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指南要求必须为服务和消费者保护的利益设计和实施财务数据共享,并且消费者利益是绝对优先事项。可以说,指南不仅界定了美国开放银行的基本原则,而且规定了实现美国开放银行的基本途径。2018年 7月,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建议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能够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让消费者授权的第三方(包括数据聚合器和金融技术提供商)访问金融账户和交易数据。财政部还希望让企业从屏幕抓取转向更安全的数据访问方法,但表示解决方案应该由私营部门开发。

        亚太地区:政府推动布局,实现后来居上

        (一)发展现状:政府主导建立数据开放生态

        1.银行亟需转型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亚太地区,金融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除了内部各银行的竞争,还面临着与来自其他区域银行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走向开放,将是银行的最佳选择。

        埃森哲一项针对亚太地区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商业银行客户想要的东西与零售银行客户想要的东西是一样的——更创新的流程和更好的客户体验。银行只有以开放心态顺应每一次市场变化,并推动相应的业务转型发展,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的变化预期,以及客户随着时代改变而产生的价值观偏移,提供更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那些没有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传统银行来说,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乃至淘汰的风险。当然,开放银行建设不仅意味着经营理念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还意味着账户层、中间层和生态层共建一个完整的开放银行生态,围绕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并为其提供即想即用的跨界金融服务。

        2.政府营造开放共享的市场环境

        与欧美相比,亚太地区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其中也不乏金融业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新加坡、香港较早开始发展开放银行业务,主要由政府主导推进数据开放,政府也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开放环境,因此也带动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一同紧跟开放潮流。

        新加坡政府很早就推出了 Smart Nation Singapore计划。该计划于 2014年完成,旨在推动采用新的数字技术,从开放数据和支付开始第一次尝试。之后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了监管框架的建立。2017年 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了七项行动,帮助香港迎接银行和科技融合的“Smart Banking”时代,OpenAPI行动是其中之一。并于 2018年颁发了 8张数字银行牌照,这些银行目前已经陆续开业。

        尽管香港的开放银行尝试在 2017年刚刚开始,但凭借着后发优势与监管当局的强势推进,开放银行发展颇有后来居上的意味。得益于政府政策主导,亚太地区总体形成了良好的开放生态与环境,促使开放银行市场快速发展,银行与生态层大型企业直接对接,通过开放争夺场景。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主导构建开放生态


图 11亚太地区开放银行生态

        从开放银行生态结构来看,亚太地区的开放银行进程多是由监管层出台政策主动推动的,其原因在于亚太地区各国家和地区政府在努力通过开放创新的方式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发布银行开放等相关法规,可以促进更加开放的金融生态出现,鼓励多方共同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紧跟全球银行发展趋势。通过鼓励中小银行的开放银行创新,可以使其借助金融科技企业、初创企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与头部银行竞争。例如,香港金管局强力主导中间层建设,打破数据孤岛,主张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承担“协调者”角色,便于账户层与生态层直接对接。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了监管框架的建立,采取基于自然发展的自愿性而非强制性的策略来推进开放银行业务发展。

        在亚太地区良好的开放环境与生态中,市场迅速发展,银行与生态层各大企业积极拥抱开放潮流,银行将 API深入延伸到客户所在场景,与产业深度结合,实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亚太地区各国家和地区在开放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开放模式。例如,香港为了加快开放银行发展进程,同时考虑到部分大银行可能会持有消极态度,选择分四个阶段统一推动开放。新加坡金融生态良好,业界相对更容易接受开放银行,故而没有采取统一化开放方式,允许银行自主开放。此外,在 API参数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各国家和地区也有所差异。香港暂时采用双边协议,未来将会继续推进 API参数的统一。新加坡则要求API参数统一。

        1.香港:统一推进 API开放“四步走”

        2018年 7月,HKMA发布了《香港银行业 Open API框架》(“Open APIFramework For The Hong Kong Banking Sector”,简称《香港 API框架》)。HKMA也提出了银行业开放 API的“四步走”路线图,第一阶段开放银行产品资料查询、第二阶段开放产品申请、第三阶段开放账户信息查询、第四阶段开放财务交易。同时,公布了每一阶段相应的开放日程。香港金管局已经从 2018年 7月 23日开始在其网站提供开放 API,逐步开放网站上公布的所有金融数据和重要信息。

        HKMA开放银行采取了渐进谨慎的方式,以开放 API方式来逐步实现金融数据共享,希望以此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以寻求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

        2019年,HKMA继续深化了 API开放的具体措施,要求零售银行从 2019年1月开始分阶段采用开放式 API。HKMA从 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授权一系列新的无网点(或虚拟)零售银行,促进更快的支付系统(FPS),以支持跨生态系统参与者的低成本和即时支付转移。对于传统银行而言,Open API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其逐步开始升级传统技术系统,部署更多数字工具并采用更具竞争力的思维模式。

        2.新加坡:政府引导银行自主开放

        2013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数据共享规则,提供 60多个政府部门与机构约8600笔资料的开放使用。推出 Sing Pass服务,作为新加坡政府网站的通行证。2017年进一步推出 My Info服务,将目前 330万 SingPass使用者资料自动导入。MyInfo储存着许多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基本资料、职业收入、家庭婚姻资料等。与欧盟 PSD2相仿,用户有资料使用权,有权决定是否授权第三方使用资料。当需要身份验证时,只要授权第三方存取 My Info,即可将资料即时传输,省去手动填入表格的过程,并能有效进行身份验证。


图 12新加坡政府主动开放数据举措

        2016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与新加坡银行协会(ABS)合作,发布了一份全面的路线图《金融即服务:API手册》(“Finance-as-a-Service: APIPlaybook”,简称“API Playbook”)。该手册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在 API选择、设计、使用环节给出相应指导,介绍了 API的治理、实现、用例和设计原则,以及 400多个推荐 API和超过 5600个进程的列表,提出相应的数据和安全标准建议,引导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实现数据共享。该手册主要从数据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数据治理机制角度,规划开放银行的发展与监管问题,也因此确立了关于亚洲开放银行的监管建议。此外,开放的数据不仅限于账户数据、交易数据,还有政府数据。2017年底,新加坡政府建立了一个 API交换(APEX)的数据共享平台,允许整个新加坡的政府机构通过 API安全地共享数据。它还建立了一个金融行业 API注册表,每半年更新一次,在启动时按功能类别跟踪 API。2019年,新加坡政府继续推动开放银行发展,发放虚拟银行牌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 8月末开放虚拟银行执照供非银行企业申请,并将在 2020年中公布成功申请者名单,成功申请者预计 2021年中开始营业。


图 13 API分类及标准

        新加坡不强制银行开放,但得益于新加坡给本地银行与企业提供的良好生态与环境,新加坡业界看到了开放银行的未来前景,并纷纷加入了其中。从具体应用层面来看,新加坡的许多银行已与金融科技和开发商合作推出使用其公开 API的应用程序。例如,渣打银行推出 The Good Life服务,该服务为新加坡客户提供商业生态系统,提供优惠,替代支付方式和奖励积分选择。

        3.银行直接将服务延伸至生态层场景得益于亚太地区政府的大力推动,新加坡形成了良好的开放生态与环境,促使开放银行市场快速发展。银行与生态层大型企业直接对接,通过开放 API将自身触角延伸到各个垂直行业的场景中。为生态层场景合作方提供必要的金融资源和服务,提高合作方获客以及客户留存能力。同时,更为方便的获取客户在生态层的行为数据,从而提高自身产品服务、风控等能力。

        星展银行(DBS)在 2015年中期推出了一项创新计划。该计划在 API、云计算、微服务架构和机器学习方面进行了 1000多次实验,并于 2017年发布银行API开发者平台,该平台在新加坡发布时即连接了 20多个类别的 155个 API,如资金转账、奖励和实时支付等,提供全球数量最多和关联性最高的银行 API。无论企业从事什么业务,从金融科技到生活方式等等,都可以找到合适的 API。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该平台已拥有超过 350个 API,并与 9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联系。2016年5月,华侨银行在亚洲推出首个开放式API开发平台Connect2OCBC。花旗银行的全球开发者中心于 2016年底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个开放平台。2018年,大华银行宣布计划推出一家开放的,仅限数字技术主导的银行。

        2019年伊始,香港银联通宝有限公司正式宣布,JETCOAPIX开放应用程式介面交换平台正式投入运作。 JETCO APIX是香港首个支持跨行业操作的开放API交换平台。JETCOAPIX使银行能够通过 API集成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连接,轻松地交换产品和服务信息。

        澳洲航空公司在与花旗银行取得合作之后,在花旗银行开放的 API产品以及全球基础设施的支持下推出了高端、白金信用卡。通过使用花旗 70多个 API产品,澳洲航空公司推出了澳航理财应用,整合消费者信息,获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澳航还推出了“忠诚计划”,客户可以从中获得奖励以及实时监控自己的信用卡以及飞行积分余额信息,澳航也因此成功为客户打造了同时使用财务管理和额外利益的综合服务。花旗银行还和 SingSaver进行合作,通过 OnboardingAPI在 SingSaver网站上推出了一个信用卡应用程序,为客户打造了一个一站式商店。

        SingSaver通过和花旗的合作,提高了客户转化率,上市时间得以大幅缩短。在中国境内,花旗集团已公布同友邦香港、八达通卡、VISA及苏黎世保险(香港)涉及信用卡管理、客户服务、转账服务等多个项目类别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

        开放银行的国际比较


表 2典型国家和地区开放银行发展情况对比

        当前,全球范围内开放银行已是大势所趋,各国家和地区依托自身实际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是生态科技环境。在各地区发展环境中,美国作为全球金融领先的国家,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同时金融科技也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地区相比,已经形成成熟的生态科技环境。

        二是驱动因素和开放内容。作为国际上率先推进开放银行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英国、欧盟通过立法、颁布标准规范等形式,由政府牵头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新加坡政府也主动开放政府数据,营造良好开放环境。美国尚未出台针对开放银行的法律法规,但是出台了指导意见,规范金融数据的共享与整合。

        三是银行是否强制开放。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出台政策时强制要求银行开放用户数据,香港制定了 API开放“四步走”规划,分阶段推进数据开放。新加坡虽然发布了开放银行相关政策,但是政府主要引导银行自主开放,不做强制要求。

        四是API标准参数。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倾向于统一标准。英国最早发布的《开放银行标准框架》对 API标准、安全标准进行了规范,同时该框架也为其他国家出台规范提供了参考。

        五是主要推动方与典型企业代表。各个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环境不一,因此在开放银行发展进程中,主要推动方也有差异。欧洲主要是传统大行主动开放 API,引领开放银行发展,主要代表有传统大行 BBVA、新型数字银行solarisBank等。美国主要是中间层的金融科技公司发力,形成连接银行与第三方公司的桥梁,主要代表公司有金融科技公司 Yodlee,全球领先的跨国银行花旗银行。香港、新加坡主要由中间层的金融监管局推动,从政策层面营造开放环境,主要代表公司有香港银联通宝有限公司(银通),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注:本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