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针对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发布的《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第三部分进行深度分析。(本期为完结篇)

【正文】

三、开放银行:中国特色与未来建议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放银行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行金融体系的格局。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得以支付作为入口的金融业供需关系被彻底改变。技术发展导致用户消费行为由线下转入线上,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行为和交易习惯,同时也极大提升了金融供给的规模与效率。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受到了来自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内外部竞争加剧,驱动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共享模式转变,通过开放自有渠道或者与外部合作的方式,与金融科技公司等生态合作伙伴能力共享、价值共建,共同解决用户痛点,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务跨界融合,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开放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 2012年,中国的银行业就陆续推出以直销银行为代表的在线银行模式,有些银行还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开放式银行的架构。比如中国银行,2012年提出类开放平台的概念,并在 2013年推出了中银开放平台。该平台开放了 1600个API接口,整合了银行各类业务接口,开发者将更加便捷地使用银行各类金融服务应用程序,构建用户、开发者、银行“三赢”局面。此后,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开放银行概念才开始逐渐升温。

        2015年开始,四家获得银监会备案的互联网银行应运而生,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推出了全在线的银行服务模式,并且取得较大的成功。这四家互联网银行普遍采用了开放式银行的系统架构,并以 API、SDK、H5为主要的外联数据交互方式,是中国开放式银行的先行试水者。

        2018年,中国的开放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股份制和国有大行纷纷加快了开放银行转型步伐。 7月 12日,浦发银行推出业界首个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8月底,工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到要打造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服务无所不在的身边银行、应用无所不能的智能银行。9月份,建设银行提到要将数据以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把技术服务推向社会,为整个社会赋能。招商银行也宣布迭代上线招商银行 APP7.0版本和掌上生活 APP7.0版本,通过 APP打造一个开放式平台。截止 2019年 5月,除四家互联网银行外,已有超过 50家银行上线或者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


表3 国内部分银行开放银行发展情况

        过去几年间,我国不断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鼓励金融科技发展,加快促进银行业布局金融科技,并有效防范开放带来的潜在风险,驱动银行业开放与变革。不同于国外发展模式,国内相关监管部门虽未对开放银行做出具体指导意见,但是在金融开放、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数据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声,开放银行逐步得到重视。

        在开放理念上,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国银保监会在 2016年也指出,商业银行应主动转型,建立开放、高效的新一代银行系统。

        对于服务中小微企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在《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也指出以促进金融开放为基调,深化金融科技对外合作。

        在数据治理方面,2017年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保存等进行了规范。2019年 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特别强调,要加强金融数据治理,加快推动涉企信息的安全共享。2020年 1月,多部门正谋划新举措,严防数据隐私泄露、个人金融信息滥用等金融服务带来的潜在风险。

        对于推进开放银行建设,2019年 12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2019)》,总结了我国开放银行发展现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实现路径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2020年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应用接口安全管理规范》,为开放银行提供参考,加快制定我国开放银行的相关管理规范。


表 4相关政策一览表

        中国版开放银行:构建独具特色的开放生态

        (一)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新生态已初步形成

        与国外开放银行模式不同,中国走出了独居特色的发展之路。在相关政策指导下,部分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业务,对外开放技术及业务能力。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与银行积极开展合作,拓展业务边界,共同打造良好的开放生态,形成具有开放、共享、生态等理念的金融展业新模式。

        从开放生态结构来看,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第三方合作伙伴等账户层、中间层和生态层各方,充分发挥各自在融资渠道、业务属性、数据积累、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契约合作、股权合作、业务合作等方式,以开放共享的协作模式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图 14中国开放银行生态

表 5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情况

        1.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早在 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均与 BATJ四大互联网巨头签署合作协议。2017年 3月 2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蚂蚁金服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为此前无法覆盖的人群提供信用卡服务。双方还将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共同探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此前蚂蚁金服向外界传达,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未来将只做技术(Tech),支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Fin)。

        四大国有银行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及新模式探索上尚待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公司有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能更好地处理交易及积累用户,推动新金融模式创新。双方通过紧密合作,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能力、服务效率和经营效益。

        2.通过直销银行等模式进行开放金融探索

        直销银行是随着商业环境重大变化和新兴技术蓬勃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银行经营模式,也是当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推动开放金融发展的模式之一。直销银行目标客群定位于新一代中等收入群体,具有相对成熟的互联网操作和线上消费习惯、对资本配置收益具有敏感的感知和操作能力、追求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体验等特点。产品功能多为“存投贷支付”等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重点业务的延伸,主要体现在借贷服务、金融产品交易和生活服务三方面,主打产品为活期及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转账汇款、网上交易支付、按揭贷款和理财投资等。目前,我国直销银行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百信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和科技公司结合的独立法人模式,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事业部模式以及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总行部门模式。

        其中,百信银行依托百度公司的技术实力、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互联网运营经验,以及中信银行的产品研发及创新能力、客户经营及风险管控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B+B2C”的模式,场景在前,金融在后,赋能场景生态,共同服务好 C端客户。基于分布式 AI架构及 API开放技术,百信银行打造了开放银行平台“智融 Inside”,开放 350+API接口,允许已认证第三方机构在平台上发布、订阅 API接口,提供 API解决方案。用户能够快速完成金融能力从发布到订阅,再到测试投产以及运营的全流程线上化。从 API接口到接口解决方案,“智融 Inside”的一站式自助接入,实现平均 6天投产一家场景应用方,最快 2天完成一家场景应用方从场景订阅到生产投产全流程。

        3.通过互联网银行模式进行开放式银行的探索

        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模式,是中国开放式银行新的探索,5年来,这四家银行均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客户获取量、业务增长量、ROE等财务指标,均取得不错的表现。由其是与客户的交互方式通过全在线进行,更是对 API、SDK、H5等交互方式的现实检验,为开放式银行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逐步形成具有典型开放银行特征的业务新模式

        1.业务能力开放:将银行业务嵌入生态层场景

        开放内容包括将Ⅱ类Ⅲ类账户体系、聚合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等业务能力开放。通过业务能力的开放,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用户,通过提升服务的可得性提高用户粘性,增加与用户在生活中的触点,积累数据资产,缓解银客脱媒问题。

        2018年 7月,浦发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 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开放的功能既涉及直销银行开户、网贷、跨境电商、缴费支付等领域,也包括合作营销、资产能力证明等场景。同时,浦发结合 AI、AR/VR等技术应用,主动感知客户的场景和需求,通过小程序、合作伙伴 APP等各种渠道调用银行 API,满足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务。除了通过 B2B2C、B2B2B的模式融入生活、生产场景,浦发银行还与 G端合作,让政府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民。例如浦发银行作为首批与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银行,通过 API Bank与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快速对接,提供在线付汇、购汇、申报等金融功能,使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在线提交付汇或购汇指令,仅需短短几分钟即可一站式完成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的效率。

        浦发银行以 API架构驱动,以用户为中心,内建生态、外接场景,把产品和服务嵌入到生态伙伴的平台和业务流程中,跨界连接各行业建立合作共赢生态圈。据浦发银行 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止至 2019年上半年,浦发的无界开放银行已发布 304个 API服务,对接中国银联、京东数科等 129家合作方应用,总交易量达 4300万笔;上半年浦发还新成立了 3个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开放银行、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等开展创新研究,扩容科技合作共同体合作伙伴至 22家。

        2.技术能力开放:赋能金融生态圈合作伙伴

        技术能力的开放以提供硬件、网络和云计算能力为主,通过将新技术作为服务输出,用技术赋能金融生态圈的多个参与者,通过技术的应用,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扩大数据积累;同时,通过技术应用加速银行数字化进程。

        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数金”)是兴业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兴业数金继承了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科技输出业务板块作为主营业务,据悉,云服务“数金云”可以提供从 IaaS、PaaS到 SaaS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开放技术平台,打通金融生态的两端,后端是中小金融机构,前端是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第三方合作伙伴等在内的应用生态端,从而让中小金融机构方便上手,高效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2018年 8月 25日,建设银行的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建设银行开放银行的定位是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开放模式,通过技术和服务能力赋能行业合作伙伴,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外部合作平台,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载体,打造数字时代银行服务新连接,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网络金融服务。建行开放银行管理平台的推出,是建行金融科技转型“TOP+”战略推行数年以来的成果之一。

        早在 7年前,建行就启动了新一代的核心系统建设,并定下了在新一代核心系统上推进金融科技的战略,其名为“TOP+”。


图 15建设银行开放银行管理平台

        3.业务模式创新:互联网信贷联营&“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

        近年来,有资质的互联网贷款机构普遍作为客户推荐方,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风控合作,通过信贷联营、数据共享等模式向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蚂蚁金服(包括网商银行)、腾讯金融(微众银行)、美团大众点评(亿联银行)、京东数科、唯品会、新网银行以及大量有资质头部小贷公司,均发展了信贷联营业务。从广义上讲,信贷联营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为更多更好地服务客户而合作开展的信贷业务。

        互联网信贷联营能够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方或多方共赢。

        一是金融科技企业技术、经验输出,提高银行金融科技能力。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产品方面的经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技术、经验输出,帮助传统金融机构重塑业务流程与底层架构,让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高效,结合场景创新出更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快推进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银行金融科技能力以及普惠金融能力。

        二是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方开放的数据共享生态体系。目前,用户行为数据、资产负债、信用历史以及各类生活、经营场景中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数据源,通过打破信息孤岛,能够实现对个人和企业更全面、更精准的画像。互联网信贷联营服务小微企业、长尾人群,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资金渠道多,资金成本低,但是对小微企业或小微经营者触达能力弱,缺少场景和数据,在服务长尾客户时面临触达难、风控难、授信难和运营难等多重痛点。我国金融科技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IOT、安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成绩显著,并且我国互联网平台或金融科技机构拥有触达长尾客户的丰富场景,有互联网生态下的海量行为数据,以及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大数据风控技术,也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数字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上述技术和商业模式让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科技机构具备了更好服务我国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用户的潜力,但其受资金规模和运营能力所限,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联营,优势互补,潜力才能得到更大发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和“惠”。

        近日,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通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迅速得到各大银行和企业的响应。这是金融科技在应对当前疫情冲击方面表现出的独特优势,也是当前银行与科技企业等联合创新,超越银行单纯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和服务的简单模式,构建以用户价值和效率最大化为宗旨的开放银行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科技深度耦合,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将使得金融业与场景方融合更加深入,构建更加开放的生态体系。

        我国开放银行未来发展建议

        (一)因地制宜,强化开放银行顶层规划

        开放银行在很多国家发展已较为完善,相关的理念和运作模式均较为成熟,监管当局在监管开放银行市场过程中,制定了各类标准规范,以确保行业的合规运行和有效监管。国内的开放银行环境在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体系、金融科技水平和银行客户需求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国外的开放银行发展模式和相关概念难以直接应用到我国市场。

        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开放银行监管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开放银行已经是全球浪潮,而中国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银行的数字化趋势也是显而易见,在此背景下应与时俱进,考虑与开放银行生态更加适配的监管政策。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也提到,“研究调整完善不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推动出台金融业新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充分考虑各方发展实际以及实际需求,组织开放银行的各参与主体,包括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消费者、开发者社区以及其他参与方共同参与,制定差异化的指导意见以及细则标准,引导开放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引导自主开放,推进数据共享

        开放银行的核心是共享数据,但现在我国金融领域数据基本分布在政府部门、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等部门。在我国,尽管近些年在“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方面确有积极进展。但是,在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等仍将数据视为自有资产和利益的情形下,数据分散在不同数据源,信息孤岛问题仍然严重。

        要根据我国国情引导各参与主体自主开放数据,推动数据共享交流机制,有序对外开放。可借鉴英国监管沙盒的监管方式采取临时性监管来管控风险,在沙箱内针对部分机构试点公共、政务数据共享。可以考虑将目前分散在各处的政务数据聚合在统一接口。同时,通过划定共享数据的范围,明确共享的收益和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在数据保护和共享之间做好平衡,引入数据共享的争议解决机制和准入标准等方式推进数据共享。

        (三)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开放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利用外部数据源进行风控,但尚未尝试主动开放数据。互联网联合贷款首次尝试通过数据共享提升风控效率,虽然双方都有数据融合的动机,但是却缺少数据安全共享的安全、有效机制。

        将联合放贷作为应用试点,鼓励机构合作共创数据融合的市场化机制。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目前已经开始尝试将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应用于联合放贷中数据共享,在“数据不出域”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数据深层次共享和联合建模。该技术实践目前处于探索实践期,未来可能成为机构间数据共享的主流技术解决方案。

        建议以联合放贷业务为试点,鼓励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运用最新安全技术形成更加完善的数据融合市场化机制。

        (四)制定行业标准,统一技术规范

        考虑到开放银行参与方的多样性,以及各参与方通过 API、SDK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沟通,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尤为重要。可考虑借鉴英国等国外开放银行经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制定统一的技术、数据以及安全标准,减少银行、第三方公司等参与机构的额外成本负担,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系统的互操作性。

        2020年 2月 13日,《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JR/T 0185—2020)金融行业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该标准可为开放银行提供参考。标准规定了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的类型与安全级别、安全设计、安全部署、安全集成、安全运维、服务终止与系统下线、安全管理等安全技术与安全保障要求。

        (五)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优势互补

        中国开放银行和金融科技创新已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资源的整合,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积极拥抱来势凶猛的金融科技浪潮。鼓励银行积极与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腾讯、平安等巨头进行渠道、资源、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其联合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优势互补。进而建立合作共赢的开发模式,全面提升客户粘性、客户体验,建立长期的商业合作模式,形成开放合作的服务系统和新增利润,推动银行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

        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组成金融科技联盟抱团发展,联合投资金融科技研发单元,集中科技资源,统一研发、统一维护、共享成果、共担成本。此外,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可以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分享的原则,建立长期商业合作模式,双方按照约定条件和比例分享创新产品和服务形成的新增利润。

        关注“开放银行网”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0604”即可获取《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完整版!

注:本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